“以前啊,想上好学校就得在县城买房。现在,娃儿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。我们可是享福啦!”日前,河北省涞源县南马庄村的乡亲们将一块刻有“享受优质均衡教育,助力山区教育振兴”的牌匾抬到县教体局,山乡教育巨变让村民谭彦利眼里泛出泪花。
近年来,为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难题,涞源县将集团化办学作为关键一招。以城区名校第二中学、燕赵学校为龙头,采取“核心校+成员校”的模式,组建教育集团,覆盖城区与乡村薄弱学校。集团实行“五个统一”管理模式,即课程设置统一、学科教研统一、“导学案+小组合作”教学模式统一、教学常规要求统一、成绩考核评价统一,实现管理机制的深度融合。
为优化布局结构,该县统筹推进集团化办学,着力构建涵盖高中、初中、小学的“2348”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。即教育“两个龙头”(第一中学、职教中心)、初中教育“三驾马车”(第二中学教育集团、燕赵学校教育集团、涞源中学教育集团)、小学教育“四梁八柱”(第一小学教育集团、第二小学教育集团、涞源小学教育集团、燕赵学校小学部教育集团,八所优质的乡镇大规模学校)一体化发展新格局。
集团化办学不仅整合资源,更注重师资力量的“活血”。来自高碑店等地的骨干教师,成为支援乡村教育的重要力量。
作为常驻南马庄小学支教教师,赵丽宁从支教第一天起,就主动请缨担任一年级班主任。无论严寒酷暑,她的身影总是准时出现在课堂上。孩子们从最初的怯生生,到如今像盼亲人一样盼着“赵老师”。近日,当赵老师等一行支教期满返程时,家长们紧握她的手道谢,孩子们哭成了泪人,小脸上写满依恋。
“输血”更需“造血”,涞源县启动了“强师工程”。“3年内建成10个名校长工作室、100个名师工作室。”该县明确,这些工作室由县域内顶尖的教育者领衔,聚焦管理创新与教学改革,通过“名师带徒”、课题研究、送教下乡等方式,辐射引领全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整体跃升。
与此同时,涞源打破校际壁垒,组建了多个跨学段、跨区域的学科教研联盟,定期开展主题教研、同课异构、教学竞赛、优质课展评等活动。就在前不久,该县数学教研联盟开展了一次“同课异构”活动,城乡教师同台切磋,提炼出更适应山区学情的教学模式。
涞源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打出了一套“组合拳”:《涞源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》出台,勾勒清晰路径;真金白银投入,县财政每年单列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教育发展,并成立教育发展促进会,撬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;净化育人环境,创新发布《社会事务进校园准入清单(白名单)》,明确界定允许进校园的活动,为学校“瘦身减负”。
优秀学子数量持续增长,学生素质全面发展;在保定市运会上先后荣获初中男子篮球赛、啦啦操比赛冠军,为国家、省市输送优秀运动员百余名;师生在河北省“诗教中国”诗词讲解大赛、“马兰花开遍太行山”合唱比赛及各级学科竞赛、文体活动中屡创佳绩……如今,涞源教育发展硕果频出,教育之光正在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。(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周洪松)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